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经典
冀中回民支队
2025-08-21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华北各地有爱国热情的少数民族与汉族同胞并肩作战,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其中,活跃在华北平原的冀中回民支队最为著名,其领导人便是民族英雄马本斋。


马本斋,回族,河北献县人,生于1901年,出身贫苦,后到奉军当兵,并升至团长。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愤而辞官回乡。七七事变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起回民抗日义勇队,1938年6月接受冀中人民八路军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队长。10月,马本斋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支以回族子弟为主体的抗日武装,在党的领导下迅速成长,部队由七八百人很快扩大到2000余人。1939年10月,部队正式改编为冀中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郭陆顺任政委。改编后,回民支队愈战愈勇,成为驰聘冀中平原的一支抗日劲旅。


1940年2月,回民支队奉命开赴深县南部。在南花盆、张骞庄、康庄等地,他们与日伪军展开50余天激战,经历大小战斗30余次,毙伤敌人500余名,回民支队声威大震。百团大战期间,回民支队在深南地区积极破袭,拖住2000余日伪军,有力支援了兄弟部队作战。1940年12月毛泽东亲笔题字“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回民支队令日军如芒在背。1941年8月,日军到马本斋老家献县东辛庄(今本斋村),抓住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妄图逼迫马本斋投降,68岁的马母在河间监狱中怒斥敌人,视死如归,绝食7天,于9月7日以身殉国。马本斋强压悲痛,写下“伟大的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的誓言,率部对日军展开更猛烈的进攻。


1942年冀中“五一”反“扫荡”中,回民支队攻击多处日军据点,成功吸引、牵制了日军主力东移后,马本斋率部转战到冀鲁豫根据地,与日伪军进行大小数百次战斗,并在鲁西北一带开辟了新的抗日游击区,为粉碎日军“扫荡”、巩固抗日政权作出了突出贡献。


1944年2月,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保卫党中央,马本斋因积劳成疾未能随军西行,不幸于2月7日病逝,年仅42岁。3月16日,延安回族各界代表举行了隆重的马本斋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送挽联致哀。


回民支队是抗日战争中少数民族武装抵御外侮的一面光辉旗帜。从1937年至1944年,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奋战,奋勇杀敌,与日伪作战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来源:河北共产党员杂志社、党史博采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