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轩为参观的学生讲先烈革命事迹。
走进孟村回族自治县新县镇大堤东村津南革命纪念馆,大门正对的刘格平墓肃穆庄严,两旁的松树默然高耸,苍翠挺拔。墓地南边是一个小花园,一个身形瘦削的老人正在园中浇花、锄草,他就是津南革命纪念馆的守馆人赵景轩。老人已经义务守护纪念馆24年,对他来说,津南革命纪念馆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小深受革命思想影响
今年79岁的赵景轩,是新县镇赵石桥村人。他的父亲赵玉堂与曾创建了沧州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孟村籍同乡刘格平同年出生,深受刘格平革命思想的影响,年轻时就担任中国共产党的义务通讯员,帮刘格平组织开会、张贴标语、传递信息。新中国成立前夕,赵玉堂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赵玉堂担任赵石桥村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他经常给儿女们讲述刘格平的革命事迹,赵景轩从儿时就对这位革命先驱深深的仰慕和崇敬。在孟村,刘格平可谓家喻户晓,他一生献给革命,毛泽东曾称赞他为“一个纯粹的共产主义者”。1992年刘格平去世后,遗体埋葬于家乡大堤东村。为缅怀刘格平,当地修建了刘格平纪念馆(今津南革命纪念馆),弘扬革命先辈的革命主义精神。
赵景轩曾经参军入伍,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7年,赵景轩主动要求,到津南革命纪念馆担当义务守馆人。他说,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还是想发挥余热,用实际行动为家乡作一些贡献。
从那时至今,他再也没离开过津南革命纪念馆。
为参观者讲述革命事迹
24年来,赵景轩每天的日常工作就是保障园区的整洁。他精心打理纪念馆的每一株花木,认真清扫园内的每一处角落,仔细拂去墓碑上的每一粒灰尘,不时擦拭展厅内每一幅图片和陈列品,像珍爱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园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在他的精心打理守护下,津南革命纪念馆总是以干净整洁的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
赵景轩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引领来访的人祭扫陵墓、缅怀先烈。近年来,经过新县镇政府和大堤东村“两委”的不懈努力,津南革命纪念馆面积逐渐扩大,教育功能不断增强,已成为我市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来访的人络绎不绝,甚至有山西、宁夏的干部群众来参观瞻仰。对于所有来访者,赵景轩都热情接待,认真讲解。他说,要让所有参观者了解和记住刘格平。
来参观最多的是学生,赵景轩每次都是满怀欣喜地接待。他说,孩子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希望他们通过参观纪念馆,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以满腔热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无怨无悔守护红色圣土
10多年前的一天,赵景轩正在给一群孩子讲刘格平的事迹,突然感到头疼得厉害。在县医院检查后,是后脑长了一个脑瘤,又到沧州进一步检查,确诊肿瘤为良性,经过治疗后治愈出院,可谓有惊无险。出院后他再次回到纪念馆,继续工作。
在赵景轩的心中,津南革命纪念馆是一片圣土,不容亵渎。大堤东村有个大集,每逢赶集,纪念馆门前也热闹起来,人多事杂,难免会发生吵架拌嘴的事。遇到这种事,他就会马上去调解劝阻。在他看来,在纪念馆前污言浊行,是对革命先辈的冒犯和不敬。
20多年,赵景轩始终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没提过一点要求,没要过一分报酬,没争过一份待遇。人们总笑他“傻”,但赵景轩说:“我不是傻,我什么都不缺,要什么待遇?刘格平同志当年搞革命的时候,连死都不怕,我做这些又算什么?”
赵景轩希望人们常来纪念馆参观,接受红色革命教育,他也愿意给大家讲刘格平的革命故事,把红色革命精神传承下去。他用一颗执著的心守护着这片精神家园,为党和人民守护着这块红色革命圣地。
(孟村县老促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