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经典
冀中解放第一城—肃宁
2021-04-29 文章来源:沧州日报 作者:杨静然 孙福军


70多年前,沧州大地上第一个解放的县城是肃宁。同时,肃宁也是冀中平原上第一个吹响胜利号角的县城。

1944年9月30日,晋察冀军区下辖的第九军分区,实现了肃宁的全境解放。

如今的肃宁县城,正如它的名字一般,肃然宁静。慢慢散步的老人是城市的记忆,跑来跑去的孩子是城市的未来。

故事要回溯到1942年。

在日本侵略军开展的“五一扫荡”及其之后的“清剿”中,肃宁县的抗日武装损失惨重,各级抗日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面对险恶的形势,中共肃宁县委的领导们展开了殊死搏斗,组织被破坏,重新建立,武装受损失,重新恢复。

从1943年下半年开始,县区抗日武装得到了恢复,到11月,肃宁县大队人数超过百人,军政素质也慢慢提高。这一年,他们先后攻克了8处敌人据点,城外设伏5次,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很快,日本侵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连连失利,不得不大量抽调其在敌后战场的兵力。其中,驻肃宁的一个中队被调走,只留下几名顾问控制着全县的伪军警。但是,敌人并不知道,部分伪军已经成为县大队的内线。

1944年夏,肃宁县、区抗日武装和九分区三十四区队配合作战,对敌展开了多次伏击战。其中,张庄伏击战奠定了攻克肃宁的基础。

那时,肃宁守敌已感兵力不足,武器缺乏。驻肃日军顾问和伪军头目向沧州上司要来武器和弹药,于8月18日派出180余人到河间接运。当时正值汛期,河肃公路两侧有很多积水,敌人只能沿公路返回。于是,分区主力三十四区队和县大队决定,在丰乐堡、张庄之间的路段伏击返回之敌。眼看着日军进入伏击圈,部队齐开火,敌人进退两难,乱作一团。战士们端着刺刀跃出青纱帐冲入敌群,半小时就结束了战斗。

张庄伏击战大获全胜后,驻高阳日军恼羞成怒,派200余日军及部分伪军绕河间西犯肃宁,对丰乐堡的无辜村民大加杀戮。敌人的暴行激起了全县抗日军民的仇恨,地委、军分区也认为,此时攻克肃宁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决定派分区参谋长李健到肃宁指挥克城和解放全县之战。

1944年9月29日黄昏,各路攻城部队按计划到达预定地点。指挥部设在靠近城根的寨南村。晚10时,攻城战斗打响。霎时,枪声大作,杀声四起。强攻西门的一个突击排,在密集的火力和“土坦克”的掩护下,用集束手榴弹炸开城墙冲了进去。进城后遇到了一片开阔地,岗楼上敌人用密集火力封锁,不能前进,战士们就跃进到一座房屋附近与敌人对峙。

东门的攻城部队在县大队作战参谋陈冲的带领下,渡过一人多深积水的护城壕,从东门以北搭人梯登上城墙。登城后,向南攻城门岗楼,向北攻东北角城头堡。三十四区队一连一排从突破口向城内穿插,遭到城门岗楼上敌人侧射火力的杀伤。战士们用“摇山动”(一种大型钢钎)撬城墙,准备放炸药进行爆破。

撬城墙的声音传到城上,震动很大,岗楼上的伪军吓得六神无主,纷纷放弃岗楼逃命。攻城勇士们乘机登上岗楼,控制了东门。东北角城头堡的敌人见东门失守,也乖乖缴枪投降了。

控制东门后,勇士们把机枪架在岗楼上层,居高临下,顺街一阵扫射。三十四区队一个排猛突进去,县大队又跟进一个分队扩大战果。天亮之前,攻到了原日军司令部驻地。

在西门附近僵持的部队得知东门已克,士气大振,拼全力从突破口向里猛攻。这时,天已放亮。攻城部队从东西两面夹击敌人,一鼓作气全歼了敌人。相继占领了保安联队部、新民会、警察总所等敌伪机关与阵地,将敌人压缩在伪县政府院内。

时近中午,指挥部集中全力围歼缩在伪县政府院内的残敌。伪军们面临绝境,已无心再拼死厮杀。30日上午11时,残敌完全肃清。随后,三十四区队四连和博野县大队分别包围了玉皇庙和梁村据点,敌人兵力薄弱,迫于形势,纷纷投降。

在强攻肃宁时,驻高阳的日伪军600余人企图由绪口渡河增援,被打援部队击退。至此,地处冀中腹地的肃宁全境获得解放。

解放肃宁之战,共击毙伤敌及伪军小队长以下20余名,俘虏伪军联队长以下官兵和伪政、警人员l000余人,缴机枪3挺、掷弹筒2个、长短枪700余支、粮食100余万公斤及其他大量军用物资。攻城部队仅伤亡30余人。

肃宁解放,使敌伪的任(丘)河(间)肃(宁)联防区打开了一个大缺口,为八路军由局部反攻到全面反攻吹响了威武雄壮的序曲。10月10日,延安《解放日报》和《晋察冀日报》头版报道:“冀中又奏大捷,肃宁县完全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