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经典
沧州第一个共产党员张申府
2021-04-13  

张申府(1893年—1986年),献县小垛庄村(今属沧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1920年底,张申府以北京大学教授的身份赴法国里昂中法大学任教,后到德国。旅欧期间,他肩负着发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重任,是周恩来、朱德的入党介绍人。


“1920年8月间,陈独秀来信对我说,北京只有李大钊和你可以谈建党的事。当时北京的党员,就是李大钊和我两个人。陈独秀还来信商议,叫共产党,还是叫社会党?没有定。后来,(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说,还是叫共产党。我们同意了。”在北京的家中,张申府的女儿张燕妮引用父亲的这段话,开始了对他的追忆。


1914年,张申府考入北京大学,1917年,毕业留校做助教。

此时正是新思潮在北大孕育发动之时。面对日益深重的内忧外患,救亡和启蒙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双重任务。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1916年《青年杂志》改名《新青年》并迁往北京后,张申府成为《新青年》的经常撰稿人之一,后来又担任《新青年》编委。

这一时期,陈独秀在北大担任文科学长,李大钊任图书馆主任,张申府任助教,教预科。

平时课程不太多,他经常到图书馆帮李大钊做些事。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经常聚首长谈。当时的北大图书馆成了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北大红楼则成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1920年4月,共产国际东方局的代表魏金斯基来华,考察中国革命运动状况,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他到北京后见到李大钊、张申府,就中国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谈,之后,他又到上海见了陈独秀。

同年8月,张申府收到陈独秀的来信,内容主要讲建党的事。信中说:“建党的事在北京只有李大钊和你两个人可以谈。”这才有了前文张燕妮引用的父亲张申府的那段话。

之后,陈独秀、李大钊分别在上海、北京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在沧州活动的第一位共产党员张隐韬的入党介绍人罗章龙,就是在这一时期于北京加入共产党的。


“1920年,父亲在北大提为讲师。此时,李石曾、吴稚晖等人在法国筹办里昂中法大学,聘请父亲教逻辑。蔡元培正准备赴欧美考察,父亲和蔡先生同行赴欧。”张燕妮说,在赴法任教的同时,父亲还承担着一个特殊的使命。离国前,李大钊、陈独秀分别与张申府谈了在海外继续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的事情。

1920年11月下旬,张申府乘法国“高尔基尔”号船,登上了赴法的征途。

“父亲一到法国就见到了周恩来,异国相逢,倍感亲切。”张燕妮说,1921年初,张申府首先介绍刘清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着又与刘清扬一起介绍周恩来入党。事后,张申府将介绍周恩来入党一事写信告诉了国内的陈独秀,陈独秀回信表示同意。

此后,张申府与周恩来、刘清扬、赵世炎、陈公培在巴黎成立了旅法共产党早期组织,张申府为负责人。小组成员互相联系较密切,不定期聚会。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前,张申府曾收到国内寄来的通知,并在党小组内进行讨论,但因时间紧、路途远,不能回国出席。张申府给陈独秀写信,作了答复。不久便得知中国共产党已经正式成立了。

1922年,张申府和刘清扬、周恩来来到德国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张申府是负责人。

1922年10月底,朱德到德国寻求革命道路。朱德向张申府等叙述了自己的曲折经历并表达了入党的要求。不久,张申府和周恩来一起介绍朱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简略梳理建党初期情况,张燕妮说,不难看到,父亲积极参与到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这一开天辟地的伟大壮举中,发展了多名在党史和中国现代史上的杰出人物。


张燕妮还提到,“五四运动”时期,父亲参与《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先进刊物的编辑工作,并在上面发表大量文章。十月革命后,他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积极向国内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力图通过启蒙唤醒国民意识。旅欧期间,通过调查研究,他将西方共产主义运动以及工人运动的情况及时介绍到国内,并在《少年》杂志上接连发文,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女儿,张燕妮说自己敬佩父亲的地方不胜枚举,其中最打动她的,是父亲毕生对“实”的推崇和阐扬。张申府一生撰文,多次以“实”为题。张燕妮说,这和家乡献县是实事求是的发源地有关。

1921年7月1日,张申府在《新青年》上发表《说实话》一文。今日读来,张燕妮感慨,这篇文章既是父亲对当时社会问题的见解,也是对刚刚参与创立的中国共产党的热切期盼。

百年后的今天,让我们重温此文。“人生最要的一事是敢于‘承认事实’:黑的认为黑,白的认为白,不以白之有利于己而认不白为白,不以黑之有害于人而认白为黑……想从根本上打破以虚伪为一种特性的现世界,吾以为很有组织一个‘实话党’的必要。这个党要从心理上、从形成这种心理的人间关系上,毁掉不说实话的因缘。”

张燕妮说,前些年陆续搜集整理了父亲散见于报刊杂志上的文章,结集出版了《张申府文集》《张申府学术论文集》《我相信中国》等书,也根据与父亲共同生活的经历撰写过回忆文章。

站在建党百年的节点上,重读这些文章,张燕妮说,在细细体会早期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和探索的同时,还感受到了先辈们在时代大潮中的开阔视野和热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