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区概况
沧州市革命老区概况
2021-04-19  

沧州市是河北省重点革命老区市之一。辖区14个县(市)均为革命老区县(市)。共有152个老区乡(镇),占全市乡(镇)总数的87%;革命老区村3272个,占全市总村数的49.6%;老区人口37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9.8%。


沧州老区有着厚重的革命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6年,党就在沧州大地播撒了革命火种。1926年9月沧州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大堤东党支部(现孟村县大堤东村)和沧州第一个城市党支部—沧县直隶二中党支部(现沧州市一中)同期诞生,成为沧州早期革命的“并蒂莲”。此后,党的组织顶着“白色恐怖”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逐步发展。1927年,中共天津市委在沧州地区设立津南特别工委,到年底,全区就建立了7个县(工)委,20个党支部,党员数量达到了134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1937年,沧州县(工)委曾达到14个,党支部发展到121个,汇聚起1072名的党员队伍。在土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沧州党组织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带领劳苦大众,斗地主、分田地,夺回劳动果实。先后发动并领导了“献县借粮斗争”、“马颊河河工暴动”、“泊镇九师风潮”、“交河倒米运动”等著名的革命斗争,给国民党反动当局以沉重打击,谱写了沧州革命史上光辉一页。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按战时建制,沧州运河以西各县属冀中军区八分区,运河以东各县属冀鲁边军区一分区。两个分区,同一战场,沧州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战。在津南特委领导下,沧州建立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河间游击军”等地方抗日武装,冀中回民支队和渤海回民支队两支抗日劲旅,驰聘疆场,英勇杀敌。在抗日烽火中各县相继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形成了牢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并肩开展游击战,给日寇以沉重打击。


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沧州人民为争取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牺牲在沧州战场的连以上干部就有5000多名,在日军制造的多起惨案和“五一”大扫荡、“清剿”、“围剿”中,沧州各县共伤亡人数12.4万人,被损毁房屋33万多间。日寇在沧州欠下了笔笔血债,国恨家仇更激起沧州军民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坚强决心。


在建党初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中,沧州涌现出众多的革命志士、战斗英模。如沧县小垛庄的张申府,1920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时,与李大钊、陈独秀一起筹建了北京共产党小组,1921年在法国先后介绍刘清扬、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他们三人又在德国柏林建立了党小组。任丘市楼子村的戴培元,1923年在河北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任中共河南省荥阳县委书记,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武装。南皮县西唐家务村的张隐韬,1920年成为李大钊等人在北大成立的马列学说研究会的天津通讯会员,为革命四处奔波。孟村县大堤东村的刘格平,1923年在家乡建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堤东支部,192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被任命为天津地委津南特派员,在沧县直隶二中发展党员,建立了沧州第一个城市党支部,同月在家乡大堤东村建立了沧州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被誉为沧州革命的“播火人”。还有“宁都起义”领导人之一黄骅慈庄的赵博生、“保定学潮”领导者任丘“牛氏三杰”、盐山县的冀鲁边区妇女抗日总会主任崔兰仙、沧州两支回民支队的领导人马本斋、刘震寰等。国家民政部2014年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沧州就有12名。在沧州老区现有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等67处,这些红色遗存,记录了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沧州的光辉历程,呈现了沧州老区人民为革命胜利做出的重大牺牲和贡献,展示了众多革命英烈的不朽功绩,承载着厚重的老区精神和红色基因,是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是沧州宝贵的红色资源。


在三年解放战争时期,沧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踊跃参军参战,奋勇支援前线。随着全国战场上的节节胜利,全区所有县城一个个被解放,全部回到人民的怀抱。建国后在热火朝天的建设时期、春风浩荡的改革开放时期,沧州老区人民奋发图强,开拓进取,一步步改变着家乡落后面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沧州老区人民苦干实干、奋力拼搏,取得了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沧州老区儿女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正朝着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光明前景阔步前进。


沧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2021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