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沧州东部,今海兴、盐山、孟村沿海一带,流传着一支由民间盐帮手枪队发展成为英勇抗日武装的传奇故事,其英雄事迹一直在民间传颂,被人民敬仰。
1920年间,今孟村回族自治县大、小堤东一带回族群众,由于生活极度贫困,在刘子芳等进步青年的倡导下,组织成立了毛驴盐帮队,坚持集体行动,贩运原盐,以求生路。那时的官府对回族群众的贩盐活动进行蛮横镇压,巡警局四处设卡,对贩盐队进行围追堵截。他们的贩盐活动连续几次遭盐巡袭击,轻则没收毛驴和货物,重则锒铛入狱,更甚者被砍头示众,致使一些回族群众倾家荡产,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刘子芳
面对这种险境,刘子芳忧心如焚,为了回族人民的生计,他倡导大家集资购置枪支,组成盐帮手枪队,保护贩盐群众。刘子芳带头卖掉几亩地,买了一支德国造匣枪。他还动员在南方给一家地主当护院的族兄刘景泉回乡,担任毛驴盐帮手枪队队长,手枪队很快发展到20人。 盐帮队有了手枪队护卫,再也不怕那些鱼肉百姓、形同土匪的盐巡了。 这时,盐帮队一出动,少时三四十头驴,多时一百几十头,浩浩荡荡。一次,盐帮队赶着一百多匹驮盐的毛驴行进北小庄(今正道村)千倾洼中,与30多名盐巡马队相遇。在刘子芳的指挥下,手枪队员一阵猛打,很快将其击退,保护了盐帮队。经过几次较量,这些外强中干的官府盐巡,再也不敢贸然到漫洼小道上拦截盐帮队了。于是,盐帮队成员更加团结,胆子更大了。
1922年12月底,经津南播撒革命火种第一人、其堂弟刘格平介绍,刘子芳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在刘格平的指导下,大堤东村建立了津南地区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由刘子芳任书记,刘景泉任组织委员、王俊峰任宣传委员。从此,刘子芳及其领导的盐帮手枪队开始走上革命道路。 团支部建立后,他们在盐帮队、手枪队及周围乡村青年中积极培养发展团员,至1925年1月团员发展至50多人,在此基础上,大堤东村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改建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大堤东工作委员会,刘子芳任书记,刘景泉任组织委员、王俊峰任宣传委员、马 田任青年委员。统一领导这一带团组织。盐帮手枪队中的团员和积极分子积极投入革命活动。
1926年春,按照刘格平的指示,团工委组织起一支堤东农民自卫大队,刘子芳任大队长,并装备了一些手枪。同年8月,刘格平介绍刘子芳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在刘格平的主持下,大堤东建立津南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大堤东支部,由刘子芳任书记,王俊峰、刘景泉分别担任宣传委员、组织委员。
1927年2月,中共堤东区委员会成立,刘子芳任书记兼军事委员,刘盛萼、刘景泉分别任宣传、组织委员。与此同时,以刘格平为书记的中共津南特委成立,刘子芳任特委军事委员。他家是特委联络站,家里的地下室是印刷中共津南特委机关报《红线》小报的地方。为筹备革命活动经费,刘子芳变卖了家中的数十亩土地和一处房子。为了保证机关安全,由盐帮手枪队抽调骨干队员负责对津南特委和大堤东区委暗中做保卫工作。并负责把《红线》小报及时散发到海兴、黄骅、盐山等沿海一带。这时的盐帮手枪队,在党的领导下,已成为一支由地方农民组成的早期革命武装,锤炼了许多革命志士,成为当时津南地区党的骨干力量。
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在盐山旧县成立
1937年7月15日,我党领导的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在盐山旧县成立,刘子芳在堤东、旧县镇一带组织了以盐帮手枪队为骨干的100余人的武装,被编入救国军第一大队。刘子芳任大队长,队伍很快发展到300多人。因一大队主要由党、团员和积极分子组成,成为救国军中最可靠最有战斗力的主力。抗日救国总会和救国军机关,在行军中总是随刘子芳的一大队行动。10月上旬,救国军所属部队改为三个团,刘子芳的一大队长,改为第一团。同年12月,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改编为“民主革命军敌后抗日别动总队第31游击支队“,刘子芳领导的第一团改编成31支队三路军中的第一路军,刘子芳任指挥。这支队伍能征善战,连打胜仗,仅以1938年为例:
1938年1月,刘子芳奉命率部随31支队发起对盐山城的围攻战,歼日军 20余人,伪军400余人,随后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建立盐山县抗日民主政府。
1938年2月23日,刘子芳率一路军随31支队攻打无棣,缴获长短枪500多支,俘伪县长马培伦,击毙伪警备大队长王岐山,俘敌数百人。 3月初,刘子芳率部自无棣出发,攻打板营伪保安队。此战歼敌100多人,缴获步枪百余支。接着挥师西进攻打董村镇,又歼灭伪军数百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4月底,刘子芳率部长途奔袭直捣庆云,有一名伪连长作内应,面对神兵天降的一路军,守敌军心大乱,无力抵抗,伪营长被击毙,200多伪军投诚。 5月初,士气如虹的一路军乘胜出击,闪击乐陵,一鼓作气,拿下县城,此役歼灭伪军数百人,缴获枪支弹药一大批。 7月8日,刘子芳率部配合八路军115师永兴支队,打响消灭乐陵土顽军刘彦臣部的战斗,通过激战,毙伤敌人500余人。
刘子芳部在对日作战中
1938年8月,萧华率八路军115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进驻冀鲁边区,刘子芳部得到进一步加强。并于1939年9月奉命随萧华大军南下鲁西,到八路军115师干训班学习,后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期间受到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亲切接见。
1941年,根据刘子芳本人的请求,又回到抗日前线,担任冀鲁豫军区副团长兼炮兵大队大队长,1942年冬,在攻取泰安境内一个日军据点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脱掉棉衣,光着膀子冲上云梯,撕开敌人防线,大获全胜,受到军区领导的嘉奖。革命的大熔炉,艰苦的战斗生活,把他锻炼成为一名出色的部队指挥员。
刘子芳(时任基干一团团长兼回民大队大队长)于1945年9月26日写给峰山县县长石砺山的《烈士移交便条》手迹
不幸的是,1946年3月,时任冀鲁豫军区基干一团团长兼回民大队大队长的刘子芳作为我军代表,到长清县与国民党军王耀武部就协同作战问题谈判时,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49岁。
至今,刘子芳的部队、他们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
(作者武金琢系沧州市政协原副主席,现为海兴县老促会顾问)